|
本书目录
上 经
下 经
系辞上
系辞下
说 卦
序 卦
杂 卦
中国的古人如何取名?名字又有什么内涵?作者从文化分析的角度,揭示了古人取名时的好尚、愿望、期许等心理以及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社会价值取向。本版摘取片断,以飨读者。
“富”、“贵”、“福”、“禄”:物质和地位的向往
在等级结构的社会里,人们的社会地位与物质生活条件联系得十分紧密,而高贵的社会地位又能使人得到荣誉、权力等,所以富与贵总像孪生兄弟,为人们所向往、所追求。
孔子说:“富与贵,是人与之所欲也。”他是正视人们的这种欲望的,不过强调要通过正当的途径去实现。到后世儒家提倡“正其谊不谋其利,明其道不计其功”时,就每况愈下了,口头上不再承认人们的物质追求,而要把这种私欲掩藏起来。由于有了重义轻利的文化观念,士大夫之家取名总要避开这个方面,读书人都不愿把潜藏在内心深处的利禄之欲堂而皇之地表露出来。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,这种强烈的愿望在名字中仍然时有所见,不绝如缕。
《汉书·王子侯表》中有安檀侯刘福、安国侯刘传富、海常侯刘福、榆丘侯刘受福,列传中有盖宽饶、李广利,这类名字都直言不讳,真切率直地表现了一种内心世界。至于向往高贵的社会地位,以公、侯、王孙、公子、公孙命名命字,则显得雅逊多了,如窦融字周公,袁安字邵公,魏相字弱侯,张侯字孟侯,司马相如的岳父卓王孙,治黄老之学的杨王孙,刘平字公子,冯异字公孙,都显露出对先秦时期贵族地位的向往。
封建官僚政治体制确立以后,做官就一并获得富与贵,以臣字命名的多了起来,唐代有裴贽字敬臣、陈岩字梦臣等,宋代有徐铉字鼎臣、周渭字得臣等,明代有俞臣字臣哉、张元臣等,清代有赵廷臣、吴任臣等。
隋唐之后,为官的正途是科举,士人都被利禄引诱,埋头从事经义帖括、八股制艺,做着“十年寒窗无人问,一举成名天下知”的美梦。仅《清史稿》有传的人物,名字与科举有关的即有唐殿魁、许占魁、黄开榜、郑魁土、蔡廷魁、苏廷魁等好多人,渴望大魁天下、金榜题名的心情跃然而出。
宋俞成《萤雪从说》中讥刺道,“今人生子妄自尊大,多取‘文’、‘武’、‘富’、‘贵’四字为名”,可见宋时的风尚。然而此类名字见于史册者仍不很多,取富贵福禄一类字为名的家庭文化层次往往比较低,因而显赫者少。翻了一下《宋史》列传的人物,只看见刘福、牛富、张崇贵、潘良贵、李神福等数名。不过,我们总是能够看到企慕富贵的心理在名字上面偶尔露峥嵘,总是有人能够甘冒其俗而表达其愿望。在《清史稿》里,我们也见到一些这类名字,如沈善富、陈大富、陈福、刘永福、冯福基、马福禄、董福祥、张天福、张天禄等。
时至今日,我们无须讳言物质享受是人们正当的追求,改善生活条件正是全社会努力从事的工作之一,在名字中如有对发财致富、提高社会地位的向往这类寓意,实在和出国访问时买了几件电器一样正常合理,在笔者看来,也没有雅俗的问题。只要社会中存在差别,我们的名字有这类内容也是实录。
相关阅读:
Copyright (C) 天一轩周易 2006-2019, All Rights Reserved -
信息产业部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0757号-1|网站域名: www.name95.com|天一轩周易|李易儒起名文章